據悉,建筑五金出口市場受金融危機后,轉變內需市場加大。另外,在十大措施中的五、六、七、九、十等5項也與建筑五金企業相關。對此,業內有家給企業開出良方:在穩修外貿市場的同時,著力開辟國內市場。
面臨出口困境和“內需政策”的刺激,不少建筑五金企業開始考慮“出口轉內銷”。戰略易定,渠道難找,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畢竟有別于國外。那些以出口業務為主的企業要轉戰國內市場,需要重新規劃產品線和銷售渠道。
“內需拉動”無疑是企業重新定位市場的及時雨。2008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拉動內需十項新舉措:一是加強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快鐵路 、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快醫療 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五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六是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七是加快地震災區重建 各項工作;八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改革,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減輕企業負擔1200億元;十是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在這些“內需投入”中,隨處可見市場的切入點。首先以“安居工程”為例,住房作為國內居民最大的消費需求,將直接刺激和帶動建筑五金需求市場;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與之配套的建筑五金產品,企業可以增加這方面產品的產量,并著力規劃農村市場的銷售渠道;在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中,需要大量的優質的建筑五金產品,企業不但要把好質量關,還要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
即使拋開我國的資源和環境負荷已到極限這一事實不談,我們再試圖恢復以前的依賴投資和出口而不是國民消費的以作為世界工廠為榮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絕無可能的了。